歲聿云暮,日月其除。華章又新,征途再啟。
2024年,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,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進入關鍵一年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,我們壯志滿懷、信心十足、步伐堅實。匯聚在宏偉藍圖里的每一個具體愿景、每一個階段目標,正在現代化新湖南建設中,一步一步變成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。
從今天開始,“湘伴”連續推出“新征程 新樣范——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南”系列文章,敬請關注。
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以“心憂天下、敢為人先”著稱的湖南,被賦予怎樣的歷史使命?
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來湘考察時,為湖南描繪了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藍圖,飽含殷切期望。其中,“三高”是具體的任務性要求,“四新”是宏觀的目標性要求。
“三個高地”——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、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,是湖南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的重要使命任務。
新時代新征程,湖南如何不負囑托、全力起跳,摘取掛在“高”處的累累果實?
“三個高地”展新氣象
2023年12月22日,湘江科學城重大項目集中開工,總投資227.9億元,全力為研發人員打造一個優美的適合科創之地。
這一天恰好冬至,濃濃寒意擋不住湖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鏗鏘腳步。湘江科學城是湖南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的標志性工程,也是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核心區、戰略要地,承載著培育原始創新能力、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的愿景。
牢記囑托,咬定目標,湖南凝心聚力打造“三個高地”,全省一盤棋,上下一條心,新氣象、新進展、新成果不斷涌現。
先進制造業向“新”。“大國重器”盾構機在一張白紙上著墨,成功突破超大直徑軸承關鍵技術,把“卡脖子”變成了“殺手锏”;曾經“傻大黑”的老牌鋼企變身“高富帥”,有的崛起為國內最大無取向硅鋼原料生產基地,有的在橋梁、造船、工程機械、海洋工程等用鋼領域坐上國內“頭把交椅”。全球每下線10臺混凝土機械就有8臺產自湖南,中國每生產10臺中小型航空發動機就有9臺“湖南造”,2022年國內每銷售15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產自長沙。
科技創新向“深”。湖南“三超”名片,早已聲名遠播:超級雜交水稻不斷刷新“中國產量”,“天河”系列超級計算機頻頻展現“中國算力”,超高速軌道列車“貼地飛行”。如今,“可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”,偉人詩句中的夢想正在變為更加觸手可及的現實。北斗衛星閃耀蒼穹,湖南打造了全國首個北斗開放實驗室、首個高精度導航定位精準服務平臺;世界首臺可變徑斜井巖石隧道掘進機國際領先;海牛Ⅲ號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啟動,奔赴更深更廣闊的海底。
改革開放向“實”。開放大門越開越大,從長沙機場出發,4小時內可抵達國內外160個城市;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,最快12天便可到達白俄羅斯的明斯克;懷化國際陸港打通連接東盟的國際物流大通道,湘粵非鐵海聯運直達非洲大陸……“東南西北”加上“天上飛的”,五大國際貿易通道“握指成拳”?!跋妗睋砣澜?,湖南進入外貿“千億美元俱樂部”,國際經貿“朋友圈”拓展到231個國家和地區,國際友城達104對,“湘字號”企業走進111個國家和地區。
湖南做對了什么?
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擘畫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藍圖并寄予厚望,“三個高地”分別加以“國家重要”“具有核心競爭力”“內陸地區”前綴。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,如何將國家所需與湖南所能結合起來?實招、硬招、新招,一個都不能少。
始終把先進制造業做成“看家本領”。
早在2006年,湖南提出“一化三基”戰略,這“一化”便是新型工業化。始終突出工業主導地位,重視實體經濟發展,湖南逐漸從農業大省發展為工業大省、制造大省。
尤其是近幾年,抓緊抓實企業、產業、產業鏈、產業生態,落實一鏈一名省領導,出臺財源建設、金融支持、職業教育等政策措施,讓各種要素資源加速向制造業有效集聚。梯度培育優質企業,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496家,制造業單項冠軍48家、居中部首位。實施產業發展“萬千百”工程,全省形成3個萬億產業、16個千億產業,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達4個、居全國第3位,“一杯咖啡的時間”便能集齊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件?!爸琴x萬企”行動縱深推進,數實融合讓制造業煥發競爭新優勢。
始終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“四大實驗室”和“四個重大科學裝置”打頭陣──2023年,岳麓山實驗室、湘江實驗室、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(實驗室)、芙蓉實驗室均已實體化運行;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對外服務的計算資源使用率超過70%,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成功開試,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、力能實驗裝置穩步推進建設和科研?!?+4科創工程”累計完成投資80多億元,取得4個國內首款育種芯片、5項國際領先臨床技術、自主可控工業操作系統等國內國際領先重大科研成果58項。
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,成為湖南搶占科技制高點的關鍵支撐和發展動能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突破1100億元,進位至全國第9;2023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萬家,同比增長超70%,居全國第6。
始終用足用好改革創新這把“萬能鑰匙”。
高標準建設中國(湖南)自由貿易試驗區,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創新成果84項,新設企業3.4萬多家;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,打造低空空域改革的“湖南樣板”……以改革“一子落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“全盤活”。
對內,長株潭融城提速,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加快;對外,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,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。在“讓廣大湘商在湘更吃香”的誠摯邀約下,湘商陸續“歸巢”。2023年前10月,全省湘商回歸投資新注冊企業1117家,同比增長超三成。
2023年10月,79家跨國公司和120余位企業家受邀來湘,談合作、尋商機,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投下信任票。截至2023年11月,來湘投資的世界500強、中國500強、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分別達211家、358家、232家。
隨著中國—非洲經貿博覽會的長期落戶,湖南正成為全國對非經貿合作最活躍的省份之一,近三年對非進出口年均增長31.6%,規模保持全國第8位、中西部第1位。
“高地”之上如何攀“高峰”?
一張藍圖繪到底,一茬接著一茬干。2023年8月,省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《中共湖南省委關于錨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藍圖 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對推進“三個高地”建設進行了全面科學部署,分解出具體的“任務表”和“作戰圖”。
抓牢標志性工程這個“重要抓手”。
聚焦“三個高地”,滾動實施11個重大標志性工程,既提出了明確目標,也提出了實施的具體路徑。比如,明確培育十個千億級企業工程的實施路徑,為重點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重大前沿技術創新、重大項目布局、重大戰略性并購重組。比如,針對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,可以支持鼓勵全省其他市州縣在湘江科學城投資建設“反向研發飛地”,形成“長沙研發、全省落地轉換”的發展格局。
用好深化改革這個“制勝法寶”。
打造“三個高地”既面臨很多發展新機遇,也面臨一系列新形勢、新問題和新挑戰。面對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既要勇于“破”也要善于“立”,要更加重視并進一步發揮地方、園區、企業、群眾的首創精神,鼓勵因地制宜、因事制宜開展差別化改革探索,支持自主開展創新性改革實踐。
突出企業這個“核心主體”。
建設“三個高地”,企業是核心主體。通過支持優勢企業就地擴能升級,持續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、企業上市“金芙蓉”躍升行動,大力推進湘商回歸,充分調動各類企業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讓各類企業敢于作為、積極作為、奮發有為,匯聚起建設“三個高地”的磅礴力量。
抓住人才這個“關鍵變量”。
某種意義上,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“三個高地”建設的進度以及所能夠達到的高度。通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,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,把“惟楚有材”的廣泛影響力變成“人才興湘”的現實生產力,將人才這個“關鍵變量”順暢轉化為“三個高地”建設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湖南人向來“吃得苦、耐得煩、霸得蠻”,如今更是等不起、慢不得、坐不住。用實干書寫新時代的奮斗“答卷”,“高地”之上不斷攀登“高峰”,必將呈現出“萬山磅礴有主峰,一山更比一山高”的新圖景。
來源:湖南日報·湘伴
編輯:唐宏蕭